跳到主要內容區
 

沿革與發展

1

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為協助交通部因應「1978年船員訓練、發證及當值標準國際公約(STCW)」之生效,乃於1981年在航海學系(後更名商船學系)之下,成立航海人員訓練中心(以下簡稱本中心),承辦交通部委託之各項船員專業訓練,包括:求生、滅火、救生艇筏操縱、急救及雷達觀測等STCW所要求之強制性訓練。

 

交通部於1984年支付新臺幣兩億餘元購置「操船模擬機」及「自動測繪雷達(ARPA)模擬機」各一套,安置於本校,以輔助訓練,致使我國船員素質得以不斷提升。

 

1989年交通部又購置「全球海上遇險安全系統(GMDSS)模擬機」一套,交付本校協助辦理甲級船員GMDSS訓練。1999年鑒於科技之進步,原有「操船模擬機」之功能已無法滿足各項訓練及研究之需求,本校自行購置一套新式之「操船模擬機」加以替換。

 

交通部於2000年至2003年間先後撥款購置新式之「ARPA模擬機」、「輪機模擬機」、「油貨模擬機」、「GMDSS模擬機」、「電子電工設備」、「救生艇筏及救難艇」等設備,交付本中心負責管理,以及提升「操船模擬機」功能,作為各項訓練之設備。

 

2


3

 

4

國際海事組織於1995年修正STCW國際公約,加強船員訓練與發證之規定。交通部乃於2001年重新定位本中心專責北部地區甲級船員之訓練,基本四項訓練則交由萬里中華海員訓練中心負責。 同時,本中心每年亦協助交通部承辦船長及大管輪之岸上晉升訓練。此外,本中心亦接受海岸巡防署、海軍官校及各航運公司委託之人員交流訓練。

 

由於本中心擔負我國各項海事人員訓練之責任重大,本校已於2001年將本中心升格為校級單位,直屬研發處負責業務之監督及管理。2017年更名為「海事發展與訓練中心」,並升格為本校一級研究中心。

 

登入成功